“一带一路”十年: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10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日前隆重召开。十年来,沿线各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心相通项目,民意基础不断巩固;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一带一路”建设,在发展中形成规模,在服务中锻造品牌,在实践中凝练模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需要从国家统筹、项目合作、数字赋能等方面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在世界坐标系及对比中做强中国优势,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中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十年的总结与回顾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是助力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职业学校在开拓境外办学品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本土化师资培训、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等方面,实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一是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职业学校依托境外办学点,不断深化与“走出去”企业合作,按照企业需求定制培训计划,开发针对性技能培训包,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开展员工培训,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一大批本土化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受“走出去”企业好评。仅2022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就达到268194.5人日。

   二是彰显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效应。“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毕昇工坊”“中文工坊”“大禹学院”“芙蓉工坊”“桂港中心”等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职业教育国(境)外办学机构,不断加强在地性研究,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人文交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于2022年授牌,进一步扩大“鲁班工坊”品牌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经过十年的发展,天津市职业学校在20个国家建成21个鲁班工坊,开创了中国职教标准、中国职教装备、中国职教方案“走出去”的新模式。

   三是探索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中国职业学校聚合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组建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亚欧院校职教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学校产教联盟、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中老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浙江—西澳职业教育联盟等一批各具区域特征的国际化联盟,为我国职业学校拓展与世界职业教育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针对全球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征集成员单位,首批入选成员来自中国、埃及、爱尔兰、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32个国家的93所高校及全球28个企业和12个行业组织。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前瞻与展望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起始于学习及引进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及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发展的实践路径,历经单向“引进来”到逐步“走出去”的过程。在当前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展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更进一步使中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首先,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在国际对比中做强中国优势。

   国家层面应根据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战略和政策,在以下几方面加大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统筹力度: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通过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和政策,明确国家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目标和重点。鼓励学校和机构参与国际项目,设立国际合作基金,建立奖励机制,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信息共享、经费投入、资源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深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项目、共同开展研究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和指南等方式,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学校和组织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融入国际认证和认可体系。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国际认证和认可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声誉和认可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参与国际认证和认可的组织机构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

   其次,项目式开展合作,铸就职业教育国际化精品。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合作方式大体包括合作办学院、合作办大学以及合作办项目三种类型,以项目合作为主。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发挥项目式合作的优势,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开展跨国项目合作。职业学校可与沿线国家学校或相关合作伙伴联合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跨国企业的技能培训项目,或者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的项目等,促进跨国教育资源的分享和交流。

   二是开展跨国学生交流项目。通过创建职业教育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实习、交流和学习活动,提供学生参与国际实习或短期培训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视野,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参与国际标准认证项目。通过国际机构的认证,使课程和教学方法达到国际标准,提供给学生更具竞争力的教育内容,增强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四是探索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沿线国家的研究机构、学校或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再其次,数字化赋能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及倍增的作用,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和国际视野的职业人才。

   一是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利用数字工具和在线社交平台,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践环境等方式,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是提升师生的职业素养。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国际交流和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和虚拟项目实践,提升项目管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应对全球就业市场。学生通过在线招聘平台和国际职业交流活动等渠道,更加容易获取全球就业市场的信息和机会,同时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国际就业竞争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