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俯身贴地担使命 立德树人守初心:砥砺奋进20载 同绘浩汤荣光路

发布者:宣传部1发布时间:2022-11-18浏览次数:426

《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 2022年11月18日 报道  通讯员 欧阳洪萍      

开篇语:2022年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20周年。20年风雨沧桑,20载倍道兼程,扎根诗画阙里的三衢大地,依偎儒风习习的衢江之畔,衢职院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与地区相和合,与产业相伴生,始终秉承育人初心,勇担职教使命,聚焦人才培养,致力科技创新,俯身服务社会,传承优质文化。20年来,一代代衢职人艰苦创业,继往开来,矢志奋斗,如火如荼投身学校改革与建设,不断谋划、探索、实践、总结、创新,逐步形成并固化了“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衢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淀出“尚德弘毅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在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区域办出高水平职业院校的路子,培育了众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衢州职业教育事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栉风沐雨创业路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衢州师范学校,建立于1951年的衢州卫生学校,创办于1984年的衢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师范大学衢州进修部),始创于1987年的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随着历史洪流和社会发展,在沧桑岁月洗礼下,数十年间虽几经易址,数次更名,但一代代教育人的办学初心未改,在砥砺前行中,四校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

世纪之交,百业齐发。上世纪末,我国由计划经济成功转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换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质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衢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把筹建衢州高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迎着新世纪的曙光,2002年,脉络和渊源不同的原衢州师范学校、衢州卫生学校、衢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衢州中专四校握指成拳、和合共生,集专业之大成,启融合之大势,升格组建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衢州市举办高职教育的新纪元。自此,学校开启了曲折又辉煌的办学历程。

筹建之际,百事待理。面对从中职向高职、从中专向大专转变的形势与任务,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统一运作与加快学校发展,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职业教育有关法规、文件,听取职业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高职教育”观念、改革创新观念、质量立校观念。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交流学习体会。广大教职工逐步明确了办学目标,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高职院校属性、特性的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自信心、凝聚力和促进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自觉性。

合校之初,百事待举。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办学秩序和办学常规?学校从管理常规入手,狠抓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搭建起建设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校区建设、专业重组等基本框架。“带资建设”“筑巢引凤”,征地20公顷,投资2.2亿元,招贤纳才,强化内涵,改革创新,模式探索……全校上下勠力同心,顺利通过建校考察评审。

合校以后,合力升本。随着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正式成立,衢州市委市政府对衢州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启了发展本科高等教育的积极探索。2003年,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校联合办学,衢州学院(筹)正式挂牌,合力筹建本科层次的衢州学院,重新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理顺了两校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两校之间机构、人事、财务、规划的统一管理,衢职人又投入了风风火火的升本建设浪潮。2007年,省政府明确提出:全省除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外,“其他各市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等学校布局”,几经努力,在两校合力升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入了升本”和“高职”两个体系建设时期。

两校分设,独立办学。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同意在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的基础上建立衢州学院的通知》(教发函〔2010〕35号),市委市政府把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分设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经过多次会议协商,形成了两校人、财、物等分割原则和方案,并确定了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至此,两校分设工作基本结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开始了独立办学的历史,得以进入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时期。

如今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俯瞰图

20年来,衢职人建新校、定章程、谋发展!从筹建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四校合一的战略转型,再到高职改革的克难奋进,一代代衢职人励志耕耘,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重大转变,而这些积淀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衢职人意气风发、昂首前行,续写辉煌。

蹄疾步稳兴校路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衢职院从历史中走来,衢职人在前人的双肩上打磨今天、续写辉煌。在学校“两个体系”建设时期,浙江省已早早掀起省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浪潮,各高校已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都将加强内涵建设作为谋求科学和谐发展的核心工作。2010年,衢州学院升本成功后,学校重新开始独立办学,真正得以进入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时期。学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面对与各高职示范院校之间的差距,衢职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衢州市确立“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发展战略的良好时机。经过多年摸索,找准了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中的定位,确立了以“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衢州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走“地方高职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内涵建设主题”的发展道路,狠抓内涵建设,注重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做好“服务地方”这篇文章。

用“专业建设”铸就学校内涵建设的引擎。2010年重新独立办学后的两个五年规划时期,衢职院对接衢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以经济产业发展升级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师连续十年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本地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业调研、顶岗实践、项目洽谈等政企行校对接工作,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等等,经过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调整与优化,形成了24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以专业群建设为学校内涵建设引擎,带动了学校加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3 部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8 个项目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5 个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省级实训基地,学校获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首批课堂教学创新校,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实训中心、“四有”卓越护士培养项目和合作企业浙江灵动广告有限公司入选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学校对内能够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对外能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的基础,逐步完善了教育教学、生产培训、技术升级和服务等功能,逐步形成了集“产学研训创”为一体的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开放式”学校,体现了专业群带动下学校各项功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以“立德树人”打造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石。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立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思政活动课程建设案例集被收录至光明日报出版社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教职工联系学生寝室、班级和社团实现全覆盖,“3221”联系制度入选全省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培育项目。以“两馆一室”为阵地的健康文化深入推进,阅驿站实现学生公寓、教学实训楼等场所全覆盖,学生体能测试成绩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文明寝室创建卓有成效。成立 8090 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宣讲风采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橙色同伴课堂”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师中涌现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一批先进典型,学生中也相继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浙江省红十字优秀青年”“浙江省感动校园人物”等一批青年榜样。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等多种招生模式,积极落实国家高职扩招号召,形成多元招生格局。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十年来,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特色体育竞赛奖项 503 项,省级奖项 1023 项;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将“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羽翼。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为了做深服务地方发展这篇文章,学校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引”。学校始终坚持以引进优秀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同时向博士研究生和高技能人才延伸,尤其注重对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人才引进,大幅提高引进待遇,加大引进吸引力,从源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十年来,教职工总数、研究生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均有大幅提升。二是“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新教师实施“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助讲培养”培育模式,制定“三衢青蓝”成长计划指导意见,通过“传、帮、带、促、导”,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等方式加大教职工培育力度,十年来,有350余人次参与了国(境)外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的人数占比达到45%以上,参与国内访学教师达近百人,参加博士进修教师达20余人。三是“改”。学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实施人事制度“废改立”工作,先后出台60余项各类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培训等人事人才相关制度。尤其通过职称评聘办法的改革,以分层分类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举办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中国·衢州第二届月嫂节

让“服务地方”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亮点。作为衢州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学校立足地方,找准突破口,依托学校良好的专业、教学、科研、师资条件,构建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办学和服务体系。2012年9月,浙江省提出了“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基于学校前期有开办新时期农民讲习所等办学经验,省教育厅、省农办将衢州农民学院牌授予衢职院,学校进入开展社会培训的2.0阶段。2019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衢州市委市政府将衢州乡村振兴学院牌授予衢职院,标志着学校进入社会培训发展的3.0阶段。这十年来,学校依托衢州农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女子学院、退役军人学院等社会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平台,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与信息化体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按照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产业培育三大板块设计6大类30个培训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着力培育“衢州有礼”“衢州乡旅”“衢州月嫂”三大培训品牌,年社会培训规模超1.7万人次,成功举办中国·衢州月嫂节,制定了全省首个月嫂行业地方标准《衢州月嫂服务质量和评定规范》,“衢职培训”品牌知名度不断打响擦亮。学校还牵头组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在衢职院设立秘书处,统一制定联盟年度培训计划,推进职业培训深度合作,打造四省边际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新平台。首批成员达45家,年职业培训量超4万人次,“衢职培训”模式向上饶、武夷山、黄山等地辐射,服务地方的贡献率逐年得到提升,成为了学校内涵建设的亮点和特色。

正是因为积极正视与国家示范、省内骨干高职院校存在差距的现实,衢职院提出的以服务地方为内涵建设特色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让教职员工看到了在职业教育后示范时代,学校发展的希望,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振了工作的信心,确保了学校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也让衢职院在短短的十年间里,实现了发展振兴,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内涵逐步深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谋定快动强校路

历史是再书华章的基石。过去十年间,坚持“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全方位多层次地丰富了学校服务地方的适应性,为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带来的新挑战,面对着国家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国务院推进“双高”院校建设、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机遇,面对着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筑、浙江省新旧动能转换和衢州市“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等战略发展的新要求,学校谋大局、把方向、定政策,快速厘清新时代新机遇下新的发展思路,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全力推进高水平院校建设,全力建设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的“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定快动,行且坚毅,衢职人快速响应,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在创“双高”、强服务、育人才等方面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2021年省高职院校督导评估中,学校以928分(满分1000分)的成绩,列全省47所参评高职院校第11名,跃升至全省高职院校前30%的行列。

专业布局硬核助推“双高”建设。学校紧密对接衢州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塑专业群结构,新建成华友新材料学院,国控针灸推拿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复并实现高分段招生,推进医护康养和工业互联网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升级数字创意设计、现代商贸服务、智能制造等3个专业群,布局运动休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2 个新兴专业群建设,形成了“2+3+2”专业群建设体系,专业群结构与地方产业衔接更加紧密、专业布局更加优化。专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带动了学校“双高”建设成果的纷至沓来:6个教师团队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10个教师团队在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以参与单位突破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教学团队被认定为首批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双高”建设标志性成果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

牵头组建衢州市职业教育集团

多措并举大力提升育人成效。学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体系建设,20余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立项、4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落实毕业生“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校级及以上荣誉证书”体系,有效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化市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牵头组建衢州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行企校深度合作,现有18家成员企业和14家成员学校。建成杨继洲学院、衢州市消防救援学院、衢职-鑫焱羽毛球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方式,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2022年获批为全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12所高职院校试点单位之一,与衢州中专、华友集团共建衢职院智慧学院。近两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特色体育竞赛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700余项。通过普通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中高职一体化转入和高职扩招等多种招生形式,吸纳留住了大量衢州生源,衢州生源占比最大,2022级达23.5%。毕业生留衢就业率也逐年攀升,2022届毕业生留衢率达23%。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数据,近两年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毕业生毕业就业率稳中有进,专业相关度和职业稳定度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30%。

技术服务强力支撑创新发展。2021年以来,举全校之力、汇全校之智开展“六个一批”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行动。全校建立30余支技术服务团队,常态化走访企事业单位500余家,组织联合技术攻关,2021年技术服务到款额达446.9万元,同比增长180%。建成省市博士创新站、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市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服务创新平台23个,建成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综合体等省级产教融合平台8个。2021年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共立项66个。近两年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评价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53位、第42位,均处A+层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全面扩大。

社会培训深度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近两年来,学校积极投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扩中”“提低”战略实践,社会培训扩容提效。2022年4月,衢州市委市政府将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授予衢职院,承担共富学院总校建设任务,开展精准化、体系化、定制化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四省边际“三新”(新蓝领、新农人、新工匠)人员就业创业能力,打造致富平台,正式开启社会培训的4.0阶段。一是构建共富学院建设机制体制。学校构筑了计划、标准、师资、政策、平台、资质、考评“七统一”架构,实行“领导小组+校委会(理事会)”的扁平化领导体系,“总校+专业教学区+专业教学点”的多校区运行模式。目前,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共遴选包含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社会机构的教学点30家,包含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特种设备、电子商务等行业的校外实训基地30家,搭建包含行业高技能领军人才、技术能手、劳模工匠、乡土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的600余人培训师资库(其中评选出“金牌讲师”30余名),构筑9大类工匠评价体系,开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引领型“三衢工匠”评定。二是建设就业创业示范带。学校发挥村社网格作用,推进共富学院培训工作触角向下延伸,打造市域内沿芹江、须江、衢江,涉及103个乡镇、362个村,覆盖28万劳动力的就业创业示范带,培育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通过岗前培训、就业指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遴选16个党建特色基层治理示范点、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高效益种养殖基地,重点打造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六位一体”乡村振兴综合体,培育扶持产业项目163个,帮助转移就业1万余人。三是打造就业创业致富培训品牌。深入孵化“农创客”项目,开展民宿、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龙和渔业”等教学基地开办农旅融合、高效农业、农村电商等培训班共10余期,吸引上饶、黄山1000余名学员参加。以“衢州月嫂”为代表的家政服务类品牌培训已成为四省边际标杆,参训学员就业后平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创设“校村联盟”,开发十八景点、十大名菜等技能课程,目标培养1万余名农家大厨。

目前,共富学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67期,其中线下培训5000多人;开展“三新”人群培训50余期,学员1.1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提升“新蓝领”技能等级3000余人。以共富学院为主的衢州市“大统一培训带动‘三新’人群就业致富”创新做法入选全省第二批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类试点。截至7月,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已完成重点群体就业帮扶2.21万人次,实现就业1.65万人,帮扶指数97.34分,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7月,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环比增幅为-4.15%,排名全省第二。

尾章:20年来,衢职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珍惜每一个历史机遇,珍视每一个点滴进步!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恩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各界、广大校友的鼎力相助。衢职人把感恩化为担当和行动,责任在肩不松懈、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为每一个衢职人的自觉行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每一名衢职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立足建校20周年的新起点,学校将接续践行“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衢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立德树人,赓续奋斗,再书华章。